幾天前,為期三天的大學指考在炎熱的天氣下結束,長久以來埋首苦讀的學子們終於可以稍事休息,並準備迎接新的開始。一直以來,考試就是台灣學生在進入大學就讀前最為深刻的記憶,近年來更由於教育政策偏離原本的目標,使得原本學子們的課業負擔猶如雪上加霜。同時,不論自願與否,考生們都曾經歷過一段寒窗苦讀的時光,而家長與老師的支持則通常是使他們堅持的重要關鍵。
然而,這次的指考題目不但跌破許多老師的眼鏡,也沉重地打擊考生們的信心,並讓考生家長們不知所措,原因是此次出題方向與以往大異其趣,導致許多考生因準備方向不同而慘遭滑鐵盧。有人說這次考題過於中國化而不符合當前的主流,不但在考題中出現許多「中國」作家,如孔子、孟子與胡適,更以文言文陳述數學試題,而最令人氣結者,莫過於歷史科試題中過分提升世界史的比重,使台灣的重要性蕩然無存。凡此種種,皆是在政府致力推行本土化後,長久以來未曾發生的情況。
另一方面,卻也有人拍手叫好,認為這次的試題終於回復以前的水準,不但揭示台灣人應培養世界觀的重點,更可視為強調中華文化道統的象徵,最重要的是,這次指考無異於給教育部長一次深刻的教訓,不但大快人心,更可展現出題者獨立自主的精神。此外,考試的標準是一致且公正無私的,故優秀的考生仍可獲得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當自私的人們完全只為自己的政治立場發言時,就可能流於昨是今非之謬。培養世界觀與固有重建文化道統絕非一蹴可幾,豈能以一試成就如此神聖使命。同樣地,如果孔孟學說與胡適精神是中國化的象徵,請揚棄其所提倡的倫常觀念與白話文,此皆為大中國主義下的產物,不值一提。我們需要的是屬於台灣本土的文化產物,請找出並加以發揚光大,好讓出題者有所依據,而不僅止於空泛的批評。
日後更應就台灣固有文化缺漏之處加以增補,以使其成為完整的文化體系。例如,台灣應發展一套屬於自己的語文,好落實真正的本土化,我也不必再用彆腳拗口的中文從事寫作。
另一方面,入圍出題者的作為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一議題被泛政治化的當下,似乎鮮少人關心考生的權益。曾幾何時,沒有人關心考生得知自己成為鬥爭下犧牲品的感受,而同理心此時僅剩名存實亡的口號而已。曾幾何時,那些亦曾經歷大學聯招的出題者忘了為人設身處地。倘若他們當年參加聯招時題目亦如此,不知這些老師將作何感想。如果認為題目設計的信度大於效度,則實在不需以高價聘請這些專業人士,只要具備國小教育程度者即可輕易完成此一任務。老實說,這種傷害學生的考題除了標準一致且公正外,說它具有多深遠的意義實在有些言過其實,這次的考試只是顯示沒有人把自己應盡的責任當一回事而已。
無論教育政策與民眾期待存在多大的落差,考生都是依循相關課程規劃學習知識,每一種課程設計亦有其所著重之處,出題者的任務只在測試考生的學習成效而已。如果無法認清自己的本分,一再地越俎代庖,又不必對被愚弄的考生負責,只怕日後恐遭沽名釣譽之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