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複製貼上

星期六, 8月 18, 2007

不是你喜歡,就什麼都可以

自從藝人李明依一首「只要是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突顯個人主義的重要性後,社會上就逐漸形成一股極度重視個人價值的次文化。不僅認為個人有意見表達的自由,也認為個人的喜好甚於一切。在過去價值較為封閉的社會裡,這種次文化的確有助於促進社會開放。然而,濫用個人價值的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不僅傷害別人,自己也身受其害。

例如,在今日的社會中可經常聽到有人形容自己就是沒心機,說話直來直往,認為這才是流露真性情,也才是真的為朋友著想。一旦身旁的人因此受傷,就責怪受傷的人想得太多,並認為此人如不儘早改變,將來會生活得非常痛苦。更有甚者,若受到挾怨報復,則認為其人心機重、不可取,並大嘆時運不濟。殊不知,這是摧毀本身日後人際關係與成就的主因。沒有人會與使自己不快樂的人建立實質的友誼,因此這樣的人往往會看到身旁的同伴一個個遠離,卻不見任何一個知心朋友願意留下並與其交心。此外,由於與其他人交惡,還必須時時謹慎,以防萬一。如果所樹敵者少,在經驗與智慧兼備的情況下尚可保全其身;所樹敵者多,則往往難逃成為眾矢之的的命運。但最為弔詭之處莫過於此類人受到同等對待後,其反應竟與其他人無異,而旁人則會看到對於同一個人相同事物的矛盾見解。

事實上,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只在於「嚴以律己」而已。與其一味地卸責而使自己陷在孤獨與恐懼的泥淖中,倒不如好好地面對問題加以改進,使自己的人生快樂些。

星期四, 8月 09, 2007

何必憂心大學生素質?

大學指考昨天放榜,錄取率高達9成6,只要總分18分就有大學可唸,換句話說,平均一科只要考三分就可以體驗大學生活。大學招生聯合會對此非常憂心,認為這種現象將導致大學生的平均素質大幅降低,故擬研議訂立入學門檻的相關方案。

然而,矛盾的是,當初是政府為了教育普及化而鼓勵廣設大學,所以今日大學機構才多到不可勝數,而在李遠哲院長當年推動教改時,亦曾表示希望全台灣所有的學子都能擁有大學學歷。如今,這個政策目標即將達成,根據大學招生聯合會的預測,明年的錄取率可能高達百分之百。如果這是當初教育部的政策目標之一,那麼這種現象非但不是問題,反而可視為是一項政績。

反過來說,如果平均每科成績3分即可就讀大學是一項教育問題,則大學招生聯合會亦有責任。今年的試題方向與往年大相逕庭,使得考生措手不及,進而導致錄取分數降低,連帶使得平均分數下降。所以,命題委員對此責無旁貸。

既然高錄取率與低錄取分數都是教育部政策下的產物,不但滿足聯招會考驗考生靈活度的需求,又符合教育部以前所設定的目標,就請官員們別再憂心大學生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