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複製貼上

星期六, 8月 18, 2007

不是你喜歡,就什麼都可以

自從藝人李明依一首「只要是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突顯個人主義的重要性後,社會上就逐漸形成一股極度重視個人價值的次文化。不僅認為個人有意見表達的自由,也認為個人的喜好甚於一切。在過去價值較為封閉的社會裡,這種次文化的確有助於促進社會開放。然而,濫用個人價值的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不僅傷害別人,自己也身受其害。

例如,在今日的社會中可經常聽到有人形容自己就是沒心機,說話直來直往,認為這才是流露真性情,也才是真的為朋友著想。一旦身旁的人因此受傷,就責怪受傷的人想得太多,並認為此人如不儘早改變,將來會生活得非常痛苦。更有甚者,若受到挾怨報復,則認為其人心機重、不可取,並大嘆時運不濟。殊不知,這是摧毀本身日後人際關係與成就的主因。沒有人會與使自己不快樂的人建立實質的友誼,因此這樣的人往往會看到身旁的同伴一個個遠離,卻不見任何一個知心朋友願意留下並與其交心。此外,由於與其他人交惡,還必須時時謹慎,以防萬一。如果所樹敵者少,在經驗與智慧兼備的情況下尚可保全其身;所樹敵者多,則往往難逃成為眾矢之的的命運。但最為弔詭之處莫過於此類人受到同等對待後,其反應竟與其他人無異,而旁人則會看到對於同一個人相同事物的矛盾見解。

事實上,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只在於「嚴以律己」而已。與其一味地卸責而使自己陷在孤獨與恐懼的泥淖中,倒不如好好地面對問題加以改進,使自己的人生快樂些。

星期四, 8月 09, 2007

何必憂心大學生素質?

大學指考昨天放榜,錄取率高達9成6,只要總分18分就有大學可唸,換句話說,平均一科只要考三分就可以體驗大學生活。大學招生聯合會對此非常憂心,認為這種現象將導致大學生的平均素質大幅降低,故擬研議訂立入學門檻的相關方案。

然而,矛盾的是,當初是政府為了教育普及化而鼓勵廣設大學,所以今日大學機構才多到不可勝數,而在李遠哲院長當年推動教改時,亦曾表示希望全台灣所有的學子都能擁有大學學歷。如今,這個政策目標即將達成,根據大學招生聯合會的預測,明年的錄取率可能高達百分之百。如果這是當初教育部的政策目標之一,那麼這種現象非但不是問題,反而可視為是一項政績。

反過來說,如果平均每科成績3分即可就讀大學是一項教育問題,則大學招生聯合會亦有責任。今年的試題方向與往年大相逕庭,使得考生措手不及,進而導致錄取分數降低,連帶使得平均分數下降。所以,命題委員對此責無旁貸。

既然高錄取率與低錄取分數都是教育部政策下的產物,不但滿足聯招會考驗考生靈活度的需求,又符合教育部以前所設定的目標,就請官員們別再憂心大學生素質。

星期六, 7月 28, 2007

自我中心的人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形形色色的人,但在現代功利主義色彩濃厚的社會裡,以自我為中心大概是大家共有的特質之一。

如果要更貼切地說明自我中心在一般人心目中所具有的意義,則「自私」可能是更合適的用詞。事實上,每個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用自身的經驗認識這個世界,然而,當某個人被週遭的同伴認為過於自我中心時,不難想像此人應當是個「自私之人」。雖然大家都會宣稱自己不喜歡與自私者為伍,諷刺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卻不乏這類人。換言之,說一套、做一套者比比皆是。

自私與惻隱之心猶如人心之兩面,不斷地交互作用,並影響著我們的決定。然而,如果過於強調人心自私的一面,則將可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徒增許多困難,並讓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窘境。

例如,對於研究生而言,最重要的事莫過於完成畢業論文,並趕緊迎接次一階段的挑戰。然而,能夠堅持到底並品嚐勝利果實的研究生卻屈指可數,在指導老師已盡責的情況下,問題往往出在研究生本身。但是,基於研究生自私的本性,卻常常將問題外推給指導老師,常見的理由諸如「指導老師要求太多」、「老師所言過於深奧」、「老師不理解我的意思」等。用以上理由搪塞,卻從不認為是自己根本不把論文當成一回事;又對於所研究的領域,書看得比指導老師還少;再加上不斷地胡扯,還要指導老師同意。於是,一個荒謬卻合理的現象就此浮現:本身的自私行為導致其理想與現實間的差距不斷擴大,卻不斷地歸罪於外,使問題日復一日地逐漸惡化。

以上只是其中一項例子而已。同樣的問題也會出現生活中其它面向,如交友、工作與感情等。經常怪罪他人者,往往不知他人眼中的自己有多麼可憎。只想利用朋友者,到頭來往往孓然一身;連帶影響感情,年華逐漸流逝,卻仍獨善其身。

英文有句諺語:「You get what you paid for.」胡適曾說:「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孔子亦嘗言:「過猶不及。」我想,當過於自我中心者有天得到本身行為的回報時,請別怨天尤人。

星期四, 7月 12, 2007

可憐的考生

幾天前,為期三天的大學指考在炎熱的天氣下結束,長久以來埋首苦讀的學子們終於可以稍事休息,並準備迎接新的開始。一直以來,考試就是台灣學生在進入大學就讀前最為深刻的記憶,近年來更由於教育政策偏離原本的目標,使得原本學子們的課業負擔猶如雪上加霜。同時,不論自願與否,考生們都曾經歷過一段寒窗苦讀的時光,而家長與老師的支持則通常是使他們堅持的重要關鍵。

然而,這次的指考題目不但跌破許多老師的眼鏡,也沉重地打擊考生們的信心,並讓考生家長們不知所措,原因是此次出題方向與以往大異其趣,導致許多考生因準備方向不同而慘遭滑鐵盧。有人說這次考題過於中國化而不符合當前的主流,不但在考題中出現許多「中國」作家,如孔子、孟子與胡適,更以文言文陳述數學試題,而最令人氣結者,莫過於歷史科試題中過分提升世界史的比重,使台灣的重要性蕩然無存。凡此種種,皆是在政府致力推行本土化後,長久以來未曾發生的情況。

另一方面,卻也有人拍手叫好,認為這次的試題終於回復以前的水準,不但揭示台灣人應培養世界觀的重點,更可視為強調中華文化道統的象徵,最重要的是,這次指考無異於給教育部長一次深刻的教訓,不但大快人心,更可展現出題者獨立自主的精神。此外,考試的標準是一致且公正無私的,故優秀的考生仍可獲得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當自私的人們完全只為自己的政治立場發言時,就可能流於昨是今非之謬。培養世界觀與固有重建文化道統絕非一蹴可幾,豈能以一試成就如此神聖使命。同樣地,如果孔孟學說與胡適精神是中國化的象徵,請揚棄其所提倡的倫常觀念與白話文,此皆為大中國主義下的產物,不值一提。我們需要的是屬於台灣本土的文化產物,請找出並加以發揚光大,好讓出題者有所依據,而不僅止於空泛的批評。

日後更應就台灣固有文化缺漏之處加以增補,以使其成為完整的文化體系。例如,台灣應發展一套屬於自己的語文,好落實真正的本土化,我也不必再用彆腳拗口的中文從事寫作。

另一方面,入圍出題者的作為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一議題被泛政治化的當下,似乎鮮少人關心考生的權益。曾幾何時,沒有人關心考生得知自己成為鬥爭下犧牲品的感受,而同理心此時僅剩名存實亡的口號而已。曾幾何時,那些亦曾經歷大學聯招的出題者忘了為人設身處地。倘若他們當年參加聯招時題目亦如此,不知這些老師將作何感想。如果認為題目設計的信度大於效度,則實在不需以高價聘請這些專業人士,只要具備國小教育程度者即可輕易完成此一任務。老實說,這種傷害學生的考題除了標準一致且公正外,說它具有多深遠的意義實在有些言過其實,這次的考試只是顯示沒有人把自己應盡的責任當一回事而已。

無論教育政策與民眾期待存在多大的落差,考生都是依循相關課程規劃學習知識,每一種課程設計亦有其所著重之處,出題者的任務只在測試考生的學習成效而已。如果無法認清自己的本分,一再地越俎代庖,又不必對被愚弄的考生負責,只怕日後恐遭沽名釣譽之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