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複製貼上

星期日, 1月 26, 2014

加薪?天方夜譚!

經濟評論者馬凱教授日前在聯合報發表一篇「加薪,這麼做!」(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426272.shtml), 文中分析造成國內目前普遍低薪現象兩大主要原因:產業性質與教育體系。詳言之,高科技產業依賴機器代工,這類產業的就業機會本來就不多,當國家傾全力發展 這類產業時,就容易造成人力過剩的現象;另一個就是技職教育體系與普通大學的教學方式愈趨相同,教出來的人才也就相當類似,如此使得人力過剩的問題更形嚴 重。基於此,馬凱教授認為解決之道在於從現在起努力扶植傳統產業與培育相關人才,藉此增加就業機會與提升薪資。

但這樣的立 論其實有問題,因為一個國家的產業政策必須考慮與其他國家之間競爭力的比較以決定其核心競爭能力,從而決定出產業政策發展方向,人才培育就是其配套措施。 從歐美工業化先進國家的產業發展軌跡可以了解,一個國家為了提高其國際競爭力,投入許多資源發展高科技產業幾乎是必然趨勢,所以很難說這是國家產業發展政 策錯誤,反而是有瑕疵的配套措施,也就是有問題的教育政策,才是導致今日低薪問題的主要原因。進一步說,我們今天看到這種因為發展高科技產業政策加上不當 教育政策所造成人力低薪的副作用,也是在政策實施了十幾年之後的今天才赫然發現。正如蝴蝶效應般,從微小的能量累積出巨大的風暴,這些政策問題也是從小處 累積,最後在某一點爆發成為今日你我所見普遍且嚴重的低薪問題。所以如果這時候再說要從產業政策與人才培育著手,就好比《莊子•外物篇》 中涸轍枯魚的故事寓言一樣,都是緩不濟急。

只 是,從馬凱教授的這篇文章,我們可以更深入探討,為什麼國內的低薪現象如此普遍,且難以改善呢?其實利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就可以解釋。經濟學中把交易行為 發生的場域稱為市場,市場中一切對人類而言具有價值的東西都可以交換,人力資源自然也可以被視作可用以交換的商品之列。市場價格是由供給與需求方共同決 定,只有在雙方彼此同意的價格下,交易行為才會發生,而這個雙方彼此都同意的價格就稱為「均衡價格」。根據經濟學家的觀察,當供給大於需求時,均衡價格會 下降;反之,當供給小於需求時,均衡價格會上升。所以,為什麼會低薪?因為勞方是人力資源的供給方,而資方是人力資源的需求方,目前勞方提供的人力資源遠 多於資方的需求,低薪現象也就自然發生了。

針對上面的論述,也有人會提出質疑,認為只要當個老闆需要的人才,就可以免遭池魚之殃,但事實上在一個人才濟濟的國家裡面,這種想法容易使自己認知失調。如果人力資源可以被視為商品,那麼每個人就可以被視作提供人力資源的供應者,公司組織則可以被視為人力資源市場的顧客。針對顧客的需求,人力市場或可再行細分為不同種類,但其市場型態都是屬於獨占性競爭。也就是說,每個個人所提供的人力資源內容與他人都有相同與不同的部分,其中不同的部分就是決定價格高低的關鍵,所以對個人來說,自己所提供的人力資源與別人所提供者不同的部份愈多, 愈有利於本身在與公司組織交易時,提高自己的薪資水準。

但在一個人才濟濟的國家裡,創造自己與他人的差異性絕非易事,因為每個科系或專業都有一套標準作業程序來訓練人才,以確保品質。因此,相較於每個人所提供人力資源的不同之處,相同之處反而更多。進一步言,這些相同之處還會提高每個人所提供人力資源的替代性,進而提升其價格彈性,降低人力市場中供需雙方的均衡價格,也就是薪資水準。因此,除非自己本身所擁有的某項特殊才能正好是企業主所需,而且非常稀有,否則低薪乃是理所當然。無怪乎經濟學家們指出獨占性競爭市場是僅次於完全競爭市場的最佳市場狀態,它有利於交易市場中的 需求方,在人力資源市場中就是指公司組織。

既然都已經成為獨占性競爭市場,而且競爭激烈,加薪只是天方夜譚。

解 決之道,其實也在前述所提及經濟學的價格原理中,既然供給與需求決定市場價格,當供給少於需求時價格會提高,那麼如能迅速降低人力市場中的供給量或增加市 場的需求量,皆當為可行的方案。所以,人才輸出,或是劃定經濟自由區以吸引廠商投資以增加就業機會,都是非常好的解決方案。而且,如果運用得宜,例如簽署 國際間合作計畫,還有機會使國家收生產者剩餘之效,充實國庫。在這樣的狀況下,搭配前面馬凱教授所說的產業與人才培育調整政策,多管齊下才能兼收短期與長期政策成效。

有人看到了這個關鍵,三番兩次地透過媒體大聲疾呼此類政策的重要性,可惜曲高和寡。也許現在的環境就是不適合推行此等政策,只有等到哪天驚覺積重難返、無力回天時,屆時再看看許多評論與檢討文章,然後唏噓一番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