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複製貼上

顯示具有 時事評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時事評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六, 8月 15, 2015

危機處理有SOP嗎?

最近國內拜蘇迪勒颱風所賜,讓台北市民深刻感受到原來以前可以用乾淨的水是一件可貴的事。然而,颱風雖已過去,紛擾才正要開始,在這眾多爭執的 其中一項就是對於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的質疑。有人認為應該要改善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現有的SOP,才能預防未來類似問題再度發生的可能性,而質疑者則認為這種說法不合理,理由在於天 災的發生根本沒有SOP,本次的泥水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法,理論上,被稱為危機的事件須符合 四項特徵:1.對於組織具有威脅性;2.突發事件;3.需要短時間決策的重要事件;4.相關的處理流程必須做出改變,否則該事件將會演變成事故或造成組織 的失敗。而危機的態樣眾多,其中一項就是天災。所以,本次蘇迪勒颱風過境時,的確對台北市的管理造成危機。而雙方爭執的點則在於:危機處理有SOP嗎?

對 於管理學者而言,這世界上沒什麼事情不能管,所以危機不但可以管,只要願意,制定SOP自然不在話下,只不過不是現在新聞媒體上所呈現的那種,也就是並非 只要改善北水處的SOP就能夠防止未來再度發生相同問題。其實根據前面提到的四個重要特徵就可以歸納出危機主要有兩項表現方式。首先,危機是意料之外的突 發事件;其次,危機是現在進行式。試問我們如何能夠期待北水處根據現在制定出來的SOP因應未來的意外事件呢?

既然 危機永遠出乎人們意料,就不是專司例行性任務的行政執行機構所能處理。這世界上的確有危機處理的SOP以及相關理論,只不過這種SOP的制定,應該提升至 決策體系,也就是應該制定一套能快速因應天災並迅速作出適當決策的標準作業流程,再透過最短的訊息管道,使行政機構配合執行,才能發揮危機管理效果,也才 能減少事後的紛擾。

星期四, 7月 30, 2015

行政組織高齡化歸因的謬誤

最近看了一篇研究,提到近年來我國行政組織的高齡化現象實導因於當前的高齡化社會,之後提出各種統計數據證明我國行政組織的確普遍存在高齡化現象。這種說法其實存在論證上的問題,也就是我國行政組織的高齡化現象與高齡化社會是否存在因果關係的問題。

我國的確已邁入高齡化社會,但如果高齡化社會是導致我國行政組織高齡化的關鍵因素,則其他社會組織也將同樣存在高齡化現象。然而,國內各產業受到目前經濟不景氣所影響,大規模裁員時有耳聞,裁員對象則多為中階與高階主管,這類人正好屬於社會上中高齡就業者。因此,就邏輯上來說,普遍存在於國內組織的現象非但不是高齡化,反而有年輕化的趨勢。

真正導致我國行政組織高齡化的關鍵因素不是高齡化社會,而應該是我國行政組織本身追求穩定的性質。一般而言,行政組織為求其內成員安心任事,皆給予成員相當程度的身分保障,因而形成這類組織穩定的性質,我國行政組織也不例外。在這種穩定特質的影響下,可想而知行政組織成員的平均年齡將比民間組織高。所以就算一個社會尚未發生高齡化現象,只要該社會穩定,存在其內的行政組織都有可能因為本身穩定的特質導致高齡化。

綜上所述,高齡化社會充其量只能算是我國行政組織高齡化現象的系絡因素,可以強化或削弱此一現象,但關鍵因素仍在於行政組織本身追求穩定的性質。

星期日, 6月 01, 2014

北捷驚魂之後─問題不在於警覺心不足或身手不夠

這幾天最聳動的新聞莫過於捷運板南線的無差別殺人事件了,除了引起社會一陣譁然,連帶又再一次對於死刑存廢議題熱烈討論。不過,也因為這起事件,有一個新話題也相當引人注目,那就是捷運上乘客警覺性過低的議題。論者有謂這起殺人事件的部分成因與乘客警覺性不夠有相當關聯,尤其是在智慧型手機當道的今日,幾乎每位乘客都樂於當低頭族,更使得原本就不夠的警覺心降得更低,因此未來乘客都應提高警覺心;更有甚者,認為每個人最好要學些防身術,這樣未來如果遇到類似的突發狀況才能夠臨機應變。

可是,在過去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裡,不是也有許多人在車廂內聽著隨身聽、MP3,或埋首於書報雜誌中嗎?早在捷運出現以前,在火車上、飛機裡、或其他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中,我們不也都在做著相同的事嗎?而這些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當中,運輸時間比捷運長的,並不少見。如果警覺心不夠、不會防身術是這次事件是可以被歸責的原因,那為什麼過去大家在從事這些「危險行為」時卻可以平安無事?

其實,在一個高度法治、社會秩序良好的國家裡,這些行為都是人民信任感的表現。洛克承襲霍布斯對於國家的觀點,認為國家是人民在自然狀態下放棄個人武力所形成,而國家的功能即是維持秩序、抵禦外侮。所以,在一個理想的國家裡,人民會有這些行為表現是理所當然的,國家的責任,就在於建立並維護這種信任感。如果一個人必須有如野外求生時般的警覺心,還必須練就十八般武藝才夠資格搭乘捷運,發生事情才能不被怪說自己不夠警覺或身手不如人,那還不如不出門實在些。

問題不在於警覺心或是個人身手,而是與連日來社會上的脫序行為以及政府的治理能力有關。

星期五, 2月 07, 2014

年輕人的希望,派遣法草案

派遣法草案終於在今日送讀,未來如若能儘速通過,國內年輕一輩的勞工階層才有機會看見未來的曙光。

多年以來,年輕勞動階層深受派遣人力現象所苦。人力派遣機制,不但妨礙公私組織人力更新,也使得年輕勞動者生涯發展受阻,在這種雙重負面效應的影響下,不但 現階段國家競爭力因此江河日下,也連帶使得國家人口構成愈趨高齡化,而高齡化的人口構成再與已不容樂觀的國家競爭力形成惡性循環。此外,人力派遣亦使得職 場冷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年輕人再怎麼多才多藝,刻苦耐勞,管理者稍不順心,動輒貼之以「草莓族」標籤,並威脅解雇,這對於維繫組織生存最重要的底蘊─組織 文化,有著隱藏但巨大的破壞力。

依據該草案的內容,目前充斥於職場中「假派遣之名、行雇用之實,卻處處剝削勞工職場權益」 的現象將被徹底瓦解。未來組織使用派遣勞工將須負擔更高的雇用與訓練成本,而派遣勞工的職場權益則可獲得強化,如能通過草案,相信過去由某些企業主所主 導,並發表於報章雜誌上那種汙染視聽的草莓族論調,應會消失無蹤。

希望未來該草案能順利三讀通過,且不向利益團體妥協,如此年輕人才能在一個受到尊重,且有發展的職場文化中發展生涯;年輕人得以安身立命,國家競爭力才能永續發展。